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25)

2023-07-28 16:49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25)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25)

第二十五单元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标本采集的原则

发病初期和急性期采集标本,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部位标本。立即送检或低温保存,标本采集应严格无菌操作。对本身带有杂菌(如咽拭子、粪便等)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时,应使用抗生素。

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

1.动物接种

这是最原始的病毒培养方法。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豚鼠、兔和猴等,接种的途径有鼻内、皮下、皮内、脑内、腹腔内、静脉等。根据病毒种类不同,选择敏感动物及适宜接种部位。

2.鸡胚接种

鸡胚对多种病毒敏感。根据病毒种类不同,可将标本接种于鸡胚的羊膜腔、尿囊腔、卵黄囊或绒毛尿囊膜上。

3.组织培养

将离体活组织块或分散的活细胞加以培养,统称为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法有三种基本类型:器官培养、移植培养和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最常用于培养病毒,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体特性及传代次数又可分为下列类型: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株和传代细胞系。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只有抗体效价增高4倍,才有诊断意义。常用的方法:

1.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是指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可用来检查患病后或人工免疫后机体血清中抗体的增长情况,也可用来鉴定病毒或研究其抗原结构。中和抗体特异性高,维持时间较长,因此流行病学常用此法。

2.补体结合试验:可作为近期感染的指标。

3.血凝抑制试验:许多病毒能凝集鸡、豚鼠、人等的红细胞,称为血凝现象。这种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所抑制,称血凝抑制试验。常用于含血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乙脑病毒)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ELISA:可检测多种病毒抗体,应用广泛。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人工免疫对于预防病毒性感染有重要意义。

1.人工主动免疫

目前常用的灭活疫苗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灭活疫苗等。目前常用的减毒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麻疹疫苗、流感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等。

2.人工被动免疫

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免疫血清、丙种球蛋白等。注射入丙种球蛋白对甲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可紧急预防。含有高滴度抗-HBs的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预防乙型肝炎。